目前分類:信者得永生 (1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1931年,由岡野重久設計,日本淨土宗本願寺派的西本願寺,在虹口區建立了這座別院,向中國人傳教。西本願寺是印度風格的花岡岩建築,曾經還有一座佛塔。抗戰勝利後,曾經被移做舞廳、健身房等用途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留雲禪寺始建於梁天監4年(505年),原名白鶴南翔寺,這也是南翔這個地名的起源,歷代均有所增建,保留千餘年的寺廟,可惜已經完全毀於文化大革命,部分遺跡改放置南翔其他地方,原址重建為擁有唐代建築風格的雲翔寺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董家渡天主堂建於清道光27年(1847年),是一棟巴洛克式的建築,起因是建造這座教堂的西班牙神父,有個宮廷藝術家的老爸。在徐家匯天主堂建好之前,董家渡天主堂一直是江南教區的主教座堂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上海城隍廟使建於明永樂年間,距今600多年。上海城隍廟也有一個特點,就是一廟三城隍,總共祭祀了三位城隍爺。分別是霍光,二是秦裕伯,三是陳化成。但在城隍廟中我找不到秦裕伯的神像,可能是文革被破壞後尚未修復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聖三一教堂俗成紅禮拜堂,是上海最老的聖公會教堂,1847年貝爾電話公司捐贈給聖公會一筆資金,修建了一座小教堂,但這座教堂因為品質欠佳,屢屢出事,後毀於一次颱風,1869年重建成今日所見的聖三一教堂,並於1875年升格為中華區主教堂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浸信會於1910年創建懷恩堂,1924年又將原先創辦的兩所學校,與懷恩堂合併在一起,變成了懷恩中小學,1942年因為教徒越來越多,就將懷恩堂遷到了現址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龍華塔被喻為上海市的寶塔之冠,相傳建於三國時期,是孫權為了孝敬他娘而建,所以又稱為報恩塔。但原塔毀於唐朝末年,北宋時期,於西元977年由吳越忠懿王重新修建,後來歷代對此塔只有整修與維護,算來也有千年歷史了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龍華寺是一座創建於三國時期的佛教寺廟,歷代因故被毀後整修恢復,目前的龍華寺主要是清光緒年間修繕而成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27年,俄國移民從閘北搬遷到法租界中躲避戰爭,東正教主教堂也因此搬到法租界裡,1936年,歷經兩任堂長,作為東正教主教堂的聖母教堂完工,正式對教徒開放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上海的起源來自於吳淞江的人工洩洪渠道上海浦,而江北對應的岸邊也有一條渠道,名字就叫做下海浦,所以有上海也有下海,而下海就在上海裡。目前還可以看到「下海」二字的,就只剩下原來在下海浦旁的下海廟,連下海浦都已經填平變成海門路了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靜安寺,最早的歷史紀錄可以追溯到西元247年的三國時期,建寺的時候名稱叫做「滬瀆重元寺」,唐朝時名字改成「永泰禪院」,宋朝時期,改名叫做「靜安寺」,並從蘇州河畔遷到現址。就算只算定名叫靜安寺,也已有上千年了哩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徐家匯,這個對我們家來說是個很特殊的地方,這裡最漂亮的建築大概就是天主堂了。這個天主堂是建於鴉片戰爭之後,一直是上海天主教的聖地,被喻為東方梵諦岡的大教堂。曾經有一位徐神父,從南京天主堂調任到這裡,1948年時,帶領著他的外甥一家三口,搭著飛機到了台灣,他的外甥就是我爺爺,那時我爸還只是我奶奶懷中的小嬰兒呢!以前,每年清明爺爺總會提醒在台北的我,到大直的天主教區墓園致意,也算是慎終追遠吧。


教堂真的很漂亮,古色古香,週末也有禮拜活動,當然有更多的觀光客四處參觀,因為這個教堂也只有週末開放,平日是大門深鎖,禁止閒人進出的哩。禮拜天早上,看到好多人在裡面做禮拜,雖然我不是天主教徒,但總是很喜歡教堂裡的氣氛,那種安詳的氛圍給人一種平靜的安全感,我想這就是宗教活動的本質吧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