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斯斯有兩種」,香港腳癢的頑皮豹,在台灣大概每個人都耳熟能詳,背後的藥廠就是五洲製藥,但五洲製藥這個名字是山寨來的,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了。五洲藥房是上海的老藥房,老闆項松茂是知名的愛國商人,淞滬會戰時除了承接國軍的醫藥後勤外,還將員工組成義勇軍抗日,當然在上海被日軍攻佔後救被殺了。原來項松茂在上海的居所,是原來法國領事館官邸的一部份,近年被古琴文化協會改為聚會所,並改名為幽篁裏了。
目前分類:老人、老房 (40)
- Dec 21 Wed 2011 01:07
幽篁裏
- Dec 14 Wed 2011 10:23
嘉定古城牆
嘉定三屠大概是多數人聽過嘉定的原因,而嘉定雖然目前劃歸上海,但文化風俗卻更接近原來所屬的蘇州,使上海有了一塊很有江南水鄉風情的吳中之地。嘉定也稱疁城,從秦朝就已經出現,城區中心還有很多明清時代的建物。
- Dec 06 Tue 2011 13:03
靜安別墅
靜安的商業區中,靜安別墅是一塊完整的住宅區,整個區域被上海市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。靜安別墅建造完成於1932年,是至目前為止上海市最大最完整的一塊新式里弄建築群,蔡元培、于右任都在此居住過,孔祥熙也曾經是這片房產的最大持有者。原有意規劃成為另一個田子坊,但多數居民反對,目前小商店已經逐步關門,慢慢恢復為住宅區的樣子。
- Dec 03 Sat 2011 23:40
白廬
復興島的白廬、法租界裡的愛盧、廬山的美盧、以及西湖的澄湖合稱蔣氏四大行宮。1949年5月7日,上海解放前夕,蔣中正跟蔣經國乘坐江進號離開了復興島碼頭,前去台灣,復興島上的白廬,成為蔣中正在大陸最後一晚的留宿地,而復興島也成為蔣中正在離開大陸前最後踏到的土地。
- Nov 22 Tue 2011 22:01
川沙古城墙
浦東新區的前身,最大一部份就是川沙縣,現在反而川沙變成浦東新區底下的一個鎮了。明代開始,川沙為了抵禦倭寇的入侵,所以修建了城牆,所以川沙的城牆並非官府所修建,而是民眾自掏腰包所蓋的。清朝中葉以後,基本已經不再維護城牆,民國時期拆了部分城牆作為造橋修路的磚頭來源,1925年鎮民集會決議保留部分城牆,其餘全部拆除後,賣磚所得作為籌辦學校的資金來源。目前所見之城牆是近年修繕的結果,新舊接痕有點明顯。
- Nov 21 Mon 2011 15:15
工部局
1854年中,有鑑於小刀會、太平天國等動亂,使上海實質上淪入無政府狀態,租界就此成立了類似市政府的行政單位,由各國派代表組成董事會,整合管理租界行政資源,因與傳統的工部職能類似,所以被稱為工部局。工部局大廈一直到一次大戰結束後的1922年才建成,因外牆採花崗岩,所以被上海人稱之為「石頭房子」。抗戰勝利收回租界後,工部局大廈成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,1949年也在這裡成立了上海人民政府。目前依舊是很多市政單位的辦公場所。
- Nov 21 Mon 2011 14:43
大世界
大世界建於1918年,是上海市早期的遊樂場所,創辦人是黃楚九,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戲臺,表演各式戲曲、歌舞、以及雜耍,其後還有電影院、商店、小吃街等設施。後來被上海黑幫頭子黃金榮給併吞,成為龍蛇雜處的地方。上海解放後,重新開放為市民遊樂場所,但2008年閉門重新整修至今都尚未開幕。
- Nov 07 Mon 2011 23:11
何應欽、蔣經國故居
- Oct 25 Tue 2011 20:20
中蘇友好大廈
- Oct 23 Sun 2011 10:31
宋教仁之墓
宋教仁,中華民國首任國會議長、國民黨第一任總理,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車站被政治暗殺,得年才31歲。宋教仁死後由國民黨出資在上海閘北購置一塊墓地,後拓建成為現在的閘北公園,而墓頂的雄鷹展翅代表著革命先烈的凌雲之志。
- Oct 22 Sat 2011 21:31
中華民國在上海
1929年,中華民國為新成立的上海特別市,制定了大上海計畫,將位於市中心東北區域的一片土地,規劃為新市政中心,並建造一系列的行政單位建築。其中中心區域為政府行政區域,道路規劃猶如一個中字,馬路名稱依據「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」九個字作為每條馬路的第一個字,而四方的主幹道命名為三民路、五權路、世界路、與大同路。而後又開闢一條幹道其美路,所以這個新規劃的區域後就被稱之為五角場。
- Oct 16 Sun 2011 20:53
聖約翰大學
- Oct 16 Sun 2011 19:38
阮玲玉故居
1935年3月8日婦女節,阮玲玉在上海家中服毒自殺,經搶救無效後宣佈死亡,留下了遺言「人言可畏」,不論其遺言是否為偽作,25歲的年紀就自殺,一定是受了莫大的委屈才有這樣的勇氣。他服毒自殺的地方,小區名字叫做沁園村,經過改建,已不是阮氏當年房屋的樣式了。
- Oct 15 Sat 2011 23:34
百樂門
於1933年開張,位在當年上海市區的西側,也是權貴聚集的地方,剪綵的是當年的上海市長,張學良、徐志摩等人都是這裡的常客,陳納得與陳香梅的訂婚典禮也在這裡舉行(以前在美國常常見到陳香梅女士,只能說西方人對東方人的美醜判斷的確不同),連卓別林到上海時也慕名而來過。
- Oct 04 Tue 2011 23:25
貝宅
貝聿銘,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,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、美國華府國家藝廊新館、羅浮宮金字塔入口、香港中國銀行都是他的代表作,而背景身世更無比顯赫,父親貝祖貽曾做過中華民國的央行總裁,也是中國銀行的創始人,蘇州四大名園的獅子林,也是貝氏的祖產,而貝氏一家人,在上海,也有著一棟房子,是貝祖貽擔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總經理時的住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