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古老的聚落 (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1997年由白牧師建立,為布農文化及族群延續的一個兼具商業經營的聚落,為保存布農傳統文化而努力,也藉由這個部落向外輸出布農文化,在部落裡,處處可見布農族的藝術,靜態的有雕刻、工藝品,動態的有舞蹈、著名的八部合音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黎明新村,繼光復新村以及中興新村之後,是第三波中央政府疏散計畫,將在台北其餘的省政府機關疏散到台中,1974年到1975年安置完成。規模介於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之間,沒有光復新村的寧靜安逸,也沒有中興新村的大器與整體美。


黎明新村住宅區包圍著辦公區,公園多半都是路邊帶狀的小公園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頂橋三巷是頂橋仔最熱到的一條街,當然啦,這是只清朝跟日治前期,現在這條巷子已經沒什麼商業氣息了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一個完全消失的庄頭,一條完全消失的河,名字分別是乾溝仔與土庫溪。土庫溪原來與麻園頭溪是兩條在土庫(南屯路附近)匯流的河,但隨著市區重劃,上游被接到麻園頭溪,整條河也只剩下原來的下游段還留著本來的名字,但很多人都直接叫他麻園頭溪了。乾溝仔的位置就是沿著原來的土庫溪兩岸,今日的忠太東西路到科博館。忠太東西路、植物園、科博館、經國園道、市民廣場、綠園道、向上國中、一直到美術館都是原來的土庫溪啊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塗葛崛,是台中在清朝時期的三大港之一,吞吐量還超越大安與梧棲,成為中部繼鹿港之後的第一大港,是中部地區稻米輸出的重要港口。大正元年(1911年)七月,豪雨成災,大肚溪氾濫導致出海口北移,將塗葛崛主要聚落淹沒,一小部分變成改位在大肚溪南岸,成為彰化伸港鄉的一部份,而原來的港口北移成為水裡港,而行政區改名為麗水村後,塗葛崛正式成為歷史名詞。


塗葛崛有多熱鬧?日據明治時代,日本人在港埠設有警察署、出張所、陸軍補給廠、憲兵駐在所、檢役所、鹽務支館、樟腦、茶檢查所等公務機關....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鐵路高架化已經動工了,先期工作就是拆掉民生路26巷旁的吊腳樓,這也是最後一批吊腳樓了。


市中心的三條河,綠川、柳川、梅川,原來沿岸都有數不清的吊腳樓,這些樓房都是外省人在撤退來台灣時,為著取水以及清污方便所以沿著河流搭棚落戶所形成的聚落,隨著眷村的建設以及市中心的重建,梅川、柳川的吊腳樓有計畫的被拆除,之後就僅剩綠川鐵道邊39戶還在夾縫中生存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50年代,政府重要機構全部都位在台北,怕一旦遭受攻擊則政府部門很容易全數癱瘓,所以有計畫的將省政府遷移到中部地區,除了官舍外還規劃了宿舍區,這也是國民政府時期的台灣,造鎮計畫的濫觴。光復新村的建村計畫是比中興新村還早,政府利用美援的經費希望建立一個新的省府行政中心,然而土地徵收作業不及中央疏散計畫,所以政府又重新規劃了中興新村,使得光復新村就有最早疏散至此的省教育廳的人員及眷屬。


光復新村有兩條主要道路,中正路與信義路,主要道路也不過是雙線道的道路,而中間的巷子雖然都稱為路,但路輻都不寬,但路兩旁的大樹都將整條馬路包覆成了綠色隧道,配上已沒有公車經過的白色公車亭,非常有復古的氣氛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惠來遺址是台中很重要的先民生活遺跡,總共橫跨了四個文化層共四千年左右,由古至今分別為牛罵頭文化層、營埔文化層、番仔園文化層以及漢人文化層,最早的牛罵頭文化就是新石器時代的繩紋時代,是非常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遺跡。所謂的惠來文化遺址,分佈非常廣泛,不只有七期的惠來里,一直過高速公路的安和路附近都有繩紋陶片出土,但因為位於台中都市中心地帶,所以敵不過土地開發的利益,目前僅有七期內的一小塊土地改為小來公園,保留部分的遺址。
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