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
前一陣子朋友寄來一封信,內容是說紐約這幾十年來最大的一項公共建築改造計畫,將19世紀建造但現已廢除,紐約下城高架鐵路改成帶狀的高架都會公園。這個計畫正巧前一陣子有本書提到,所以上網查了一下相關的計畫。那一段高架鐵路,全長大概2公里,已經荒廢了好幾十年,而高架鐵路經過的土地地主,也一直想要把這條廢棄的高架鐵道拆掉。一群紐約客組成了高架鐵路之友這個組織,將這段高架鐵路規劃成帶狀的公園,而前一陣子這個計畫也通過了都市計畫的審核,讓這個老舊且荒廢的建築,在紐約市中心有了新的生命與風貌。第一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就可以完成,並對大眾開放了。


 


都市中一直都會有失去生命力的老舊建築,通常下場都是被拆除後土地重新利用。雖然整個城市會因此看起來雖然煥然一新,但卻總是感覺缺乏人文歷史的冰冷感。以舊鐵路而言,台灣的舊鐵路似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,之前都是廢除後變成公路,如台北的汀州路、板南路、乃至於市民大道,也有變成停車場的如華視到國父紀念館那一段,最好的狀況大概就是變成高架的捷運如淡水線,下面變成全新的帶狀公園。這幾年休閒風起,也有變成腳踏車道的如台中的東豐與潭雅神自行車道。但,這些都是將土地釋放出來做重新利用,沒有之前鐵路的情感與人文聯繫。


 


當然還是可以看到一些都市建築有新生命,如台中火車站的20號倉庫,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,但我覺得轉型的並不是很成功,不是成為前衛藝術的集散中心,就是變成販賣咖啡的雅痞文化。以台北為例,我認為還有點轉型成功的,應該算是台北故事館與紅樓了,雖然經營的有點慘澹,但至少是老建築賦予了新生命,卻又保存了老建築的文化。


 










我印象中,有一個我認為很成功的案例,在美國維州,靠近華府的亞歷山大老城,原來老城的碼頭邊,有一棟海軍的魚雷工廠,廢棄掉之後,改建成了藝術中心與餐廳,講到餐廳就想到那裡的蟹肉堡,真是美味啊~但重點是藝術中心,裡面很多藝術家進駐,其中有一個藝術家的作品,台北街頭也看的到,就是北美館前面的那個迎親嫁娶的大型銅雕。藝術中心除了能夠協助藝術家將作品推廣告國際外,舉辦的活動也是結合當地的人文特色,展覽常常也將主題定位成這個工廠原來的用途,魚雷。所以我覺得這個藝術中心經營的算是成功。


 


當然國外還有將監獄改建成文藝中心、發電廠改建成書店跟育樂中心的例子,在台灣,似乎非常缺乏這種富有創意的老建築改造計畫,不是改建成吃東西為主的食堂,就是拆掉改建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都市重建不應該是把一個都市永遠設定成只有幾年的歷史文化,而應該有更深層,更富創意的創新,讓這個都市的居民能對她有更多的情感投入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