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鵝鑾鼻外海有七塊礁石,漲潮時只能看的到兩塊,且周圍海象極差,常有船隻在此迷航觸礁沈沒,同治6年(1867年)美國船隻在此觸礁,船上人員被原住民殺害,同治13年(1874年)的牡丹社事件,也是因為琉球船隻擱淺在這附近,船上琉球人被原住民殺害,引發日本出兵台灣所造成的中日關係緊張,而使各國強烈要求在鵝鑾鼻設立燈塔。

光緒九年(1883年),清朝終於在各國要求之下,歷時八年在此設立了燈塔,光緒21年(1895年)甲午戰爭後,清軍離台前將燈塔相關設施全數摧毀。日本人接管台灣後,於明治31年(1898年)重新修築了燈塔,但在二次大戰中屢遭美軍轟炸,目前的燈塔於1962年重建,是台灣島上最亮的燈塔,被譽為東亞之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cchu 的頭像
    kcchu

    離家不出走

    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