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太多人問我有關消費券的一些問題了,所以再來寫一偏好了,把被問到而上次沒講的部分寫出來。


 


為什麼政府會認為消費券會增加GDP 0.66~1%咧?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算數。台灣這個經濟體一年的GDP約是12兆新台幣,所以平白無故增加8百億的消費券,且是今年度一定要花掉的,如果全部花掉的化,那今年的GDP就會變成12兆+8百億,這不就是增加了0.66%了咩?又因為後來開放計程車、攤販、廟宇等都可以收,變成這些商家必須要二次消費才能將消費券回流回政府手上,所以消費券就變成有二次消費的可能,用經濟的術語來說,就是貨幣乘數等於2,而非當初設計的1。所以反應成GDP上的效果就會比8百億來的多,再加上手續費、印刷費等林林總總的額外科目,所以政府就算出了0.66~1%的效果預估啦!


 


但事實呢?政府忘了考慮通貨膨脹的問題。假設生產量也因為不景氣而減少,也就是經濟衰退,那當消費券一出來,也就是每個人手頭可消費的貨幣增加時,需求增加但能供給的商品不足,就會造成一個現象,就是物價上漲,畢竟不會有人認為消費券增加的消費是不會消退的,而去投資生產設備。所以如果跟去年比總生產減少了8百億的話,通貨膨脹的比例就會大概跟消費券所產生的成長一樣,抵銷掉了。而如果生產減少超過八百億,則有可能因為邊際需求大於邊際供給量,使得價格反而比去年還要高,這樣到最後反而會適得其反,讓通貨膨脹的比例還大於消費券造成的成長。


 










當然啦,現在看起來並沒有發生,那也就是說,實際生產並沒有衰退大過八百億,換言之,生產過剩,庫存過多,而消費券是幫了生產者一個清庫存,降低報廢成本的忙而已。試想,八百億大概是2天的現金流,而從發放第一天到過年最後一天,總共是10天左右,目前預估消費券已經花掉了大概一半,所以過年這段期間,消費增加了大概10%,自然大家會覺得,今年過年好像花錢的地方人變多了,畢竟跟去年比,大概多了1成的人數,但是以前如果有這種現象,很多惡質商家都會坐地起價,今年卻沒有什麼聽聞,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今年過年這1成的消費增長,是解決了庫存問題,而非造成供不應求,所以商家沒有提高價格的本錢。


 


而這次消費券在過年期間的成功(當然啦,我不認為是真的成功,只是清庫存減少商家成本壓力),而讓政府(不論在朝還在野的政黨)言論一面倒的要再發,什麼三節都來發,或者是發行食物券、教育券等類似的東西,實際上發多了,就是讓實質的貨幣供給增加,絕對會造成通貨膨脹問題。而如果一時的清庫存變成常態,那生產就不需要因應需求而調節,也會導致生產過剩。所以,這種印鈔票(或印券造成鈔票替代效應)的政策,玩多了就一定是造成通貨膨脹,不然就是生產泡沫化。


 


所以,經濟問題還是要靠正統經濟方式來解決,靠幾張大富翁鈔票就想要救經濟,就真夠阿Q了,但,政府、民意機關、工商團體裡Q字頭的鄉愿還真多啊~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