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![]() |
昨天找自己的資料找上了癮,想到現在大家在網路上幾乎都用msn在聯絡,偶而也有人用YIM,但還有多少人記得ICQ咧?更別提IRC了!
我記得我有三個ICQ號碼,但我用最久的應該是第二個,2763404,會記這麼熟,代表我以前太常用了。呵呵,那時候電腦如果喇叭沒關,就一直在ㄛㄡㄛㄡ的叫,我覺得那個聲音比現在MSN的聲音好聽多了。
當然啦,ICQ並不是我第一個聊天工具,除了BBS之外,還有MUD這個純文字的互動遊戲,我自認是個線上遊戲神經大條的人,頂多殺殺狗,遇到人就沒輒了,要不是跑到其他房間就是被砍死,然後下地獄遇到黑白無常。除了MUD之外,最常用的就是IRC了,這個算是BBS聊天室的始祖吧?我記得我第一次跟所謂的網友見面,就是透過IRC聊天然後約了去看電影,那年代,網友約出來幾乎都是宅男啦,沒什麼豔遇。回來台灣之後,大家都改用MSN,跟一堆朋友改換了Trillian這種工具,整合了ICQ、IRC、YIM、以及MSN這四大(當然還有好幾種,但我沒用所以就懶得寫出來了)溝通工具,用不到一年,大家都改用MSN為主,後來我也只掛MSN,但ICQ還是我最懷念的網路溝通工具。
當然啦,現在還有很多人用的skype,其實早期也有另外一個實驗性質的東西,FWD,Free World Dialup,這個概念是每個人在當地用自己的電話做基地台,所以打到全世界任何地方,只要有基地台,就只剩下室內電話費,中間的線路改用網際網路。當時,台灣只有一個地方有參與這個計畫,忘記是新竹的那個單位了,而我自己也申請成為基地台,原來是想這樣打電話回台灣就只要付新竹到各地的電話費而已,但當時網路速度實在慢的可以,沒打過幾通就放棄了。
講到FWD,就必須要講到VC,這玩意後繼也有人,就是第二人生,Second Life。3D立體的互動環境。還記得VC是假3D,人都是紙片人,頭上頂著每個人的暱稱,然後說話就會在頭上形成對話泡泡,也可以自己蓋房子,但所謂的房子就是四片牆而已,門也只是挖個洞,沒什麼特殊,而那時候的網路頻寬,也不太可能支援到太複雜的東西,但至少那個年代,大家看著好多紙片人在走來走去的聊天,還是蠻好玩的一件事情。
回題回題,說到ICQ,應該就會有人想到中國網友也有一套類似的軟件叫做QQ,其實QQ原來的名字叫做OICQ,因為盜用了ICQ的名字,後來才改成QQ的唷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