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高中讀了那麼多的書,讓我印象深刻的算是一張補充教材「濮水之音」,那時,老師只是印了一張A3大小的紙給大家,內容有關音樂與治國之間的關係,原文出自於韓非子的十過,內文如下:
奚謂好音?昔者衛靈公將之晉,至濮水之上,稅車而放馬,設舍以宿,夜分,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,使人問左右,盡報弗聞。乃召師涓而告之,曰:「有鼓新聲者,使人問左右,盡報弗聞,其狀似鬼神,子為我聽而寫之。」師涓曰:「諾。」因靜坐撫琴而寫之。師涓明日報曰:「臣得之矣,而未習也,請復一宿習之。」靈公曰:「諾。」因復留宿,明日,而習之,遂去之晉。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臺,酒酣,靈公起,公曰:「有新聲,願請以示。」平公曰:「善。」乃召師涓,令坐師曠之旁,援琴鼓之。未終,師曠撫止之,曰:「此亡國之聲,不可遂也。」平公曰:「此道奚出?」師曠曰:「此師延之所作,與紂為靡靡之樂也,及武王伐紂,師延東走,至於濮水而自投,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。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,不可遂。」平公曰:「寡人所好者音也,子其使遂之。」師涓鼓究之。平公問師曠曰:「此所謂何聲也?」師曠曰:「此所謂清商也。」公曰:「清商固最悲乎?」師曠曰:「不如清徵。」公曰:「清徵可得而聞乎?」師曠曰:「不可,古之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也,今吾君德薄,不足以聽。」平公曰:「寡人之所好者音也,願試聽之。」師曠不得已,援琴而鼓。一奏之,有玄鶴二八,道南方來,集於郎門之垝。再奏之而列。三奏之,延頸而鳴,舒翼而舞。音中宮商之聲,聲聞於天。平公大說,坐者皆喜。平公提觴而起為師曠壽,反坐而問曰:「音莫悲於清徵乎?」師曠曰:「不如清角。」平公曰:「清角可得而聞乎?」師曠曰:「不可。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,駕象車而六蛟龍,畢方並轄,蚩尤居前,風伯進掃,雨師灑道,虎狼在前,鬼神在後,騰蛇伏地,鳳皇覆上,大合鬼神,作為清角。今主君德薄,不足聽之,聽之將恐有敗。」平公曰:「寡人老矣,所好者音也,願遂聽之。」師曠不得已而鼓之。一奏之,有玄雲從西北方起;再奏之,大風至,大雨隨之,裂帷幕,破俎豆,隳廊瓦,坐者散走,平公恐懼,伏於廊室之間。晉國大旱,赤地三年。平公之身遂癃病。故曰:不務聽治,而好五音不已,則窮身之事也。 |
當時在課堂上讀這篇文章,真的是背脊涼了一大半,即使到現在讀起,還是有這種感覺。文章中最重要的幾個人,除了那個第一男配角晉平公之外,第一男主角師曠,以及其餘兩人師涓與師延,都是古代著名的樂師,其中師曠更被譽為樂聖,貝多芬還在吃奶的時候,師曠就已經嗝屁了兩千三百多年啦,資格算是夠老了吧。據說師曠在彈琴的時候,動物都會停下來聽他的音樂,風雲都會為之變色,其中最著名的,當然就是十過裡面所彈的清角,彈到飛沙走石、大旱三年,連晉平公都差點掛點,真所謂高手中的高高手啊!
師曠據說兩眼都瞎了,原因是小時候是個過動兒,學音樂怎麼學都很難定下心,所以同學都畢業了,他還在學校裡面混,後來為了學好音樂下定決心,硬是自己把兩眼給戳瞎了,從此專心一致的學習樂禮,最後終於成為一代宗師。而中國古代,要成為聖賢,不沾染一點政治似乎是不太可能的,師曠之所以成為樂聖,也是因為常常藉機會給晉平公彈琴時,順便提給他一些諍言,甚至當面衝撞來提醒晉平公,而晉平公也因為師曠的一些話,而改變了很多的政策。而師曠晚年,更能夠利用音樂來算命,這個就有點扯了,彈奏跟對方國家有關的音樂,就知道對方的國運或征戰結果,當然啦,硬要說道理的話,不外乎用「正音」來調理內息,順應天命之類的關連吧。
其實音樂在中國古代,本來就是六術之一,也就是教學科目之一,音樂教育從古代就有,師延這個職稱(掌管音樂的官,因紂王的樂官名字不是不可考就是沒人記得,所以就把他的官職名當成名字了),就是朝廷裡管理音樂的官,以現在的角度來說,就是音樂圖書館館長,當然也要負責在國家慶典上演奏音樂。武王伐紂後,師延逃離出來,據說在濮水跳河自殺,所以師涓在濮水上聽到的音樂,就是師延為紂王做的靡靡之音,當然啦,鬼樂嘍。
師曠用的琴(當然不是當年那把)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