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


從中國的兩會議題,總是可以看出中國的願望跟問題,這也是兩會受到全世界重視的原因,當然啦,在台灣這種除了地方政治什麼都不重要的地方,總是認為除了選舉議題外,還有什麼值得重視的新聞。扯遠了,回來講兩會。這次兩會,主軸放在科學發展、三農問題、以及社會和諧三個項目。所以,可以看出,就這三個主要項目而言,中國希望能在各方面科技化,包含了軟硬體建設,也換言之,目前太多部分還以不科學的方式在運作,而這會拖累整個國家的發展與成長。而三農問題(農村、農民、農業)更是中國這個農業社會在轉型時,所面臨無比重大的問題。而要成功的發展工業與服務業,更不能因為農業部門的問題不被解決而產生社會動盪。社會和諧這個目的,是胡錦濤上台後新提出來的追求目標,在江澤民時代是認為,社會在高速發展下,一定會產生社會不和諧,這是不可避免之惡,然而胡錦濤上台後,卻越來越重視社會和諧,其實也看到了一件事,就是中國社會隱藏著階級鬥爭的動盪,而這水面下的暗流,已經讓中國領導人害怕不已。

 

我認為,這三個項目應該可以視為一體之三面,也就是中國在高速發展下,所要做的tradeoff,其實這些問題,世界上也有一個國家面臨著,那就是法國。法國也是農業立國的國家,從農業進步到工業又轉型到服務業導向時,法國現在的三農問題也是沒有解決,社會上更是三不五時就有暴動,唯一法國已經解決的問題,就是科學發展。科學發展包含了軟硬體以及人員素質的提昇,這點,可以從每年兩會對GDP成長率的期望看出,中國每年兩會時的成長率預估,都遠比實際成長率來的低,代表了中國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,也願意犧牲經濟成長而去發展環保、人文等對傳統經濟發展而言,是抵銷的一些投資。換言之,中國並不想走已開發國家或現在開發中國家的老路子,犧牲環保與人才培育來換取短時間高速的經濟發展。以台灣為例,台灣為了經濟發展,犧牲環保是眾所周知的事情,而台灣為了培育符合經濟發展的人才,重某部分理工而犧牲全育教育的教育方法,是所有人民可以在短時間被塑造出具有相同的素質,這種方式當然提供了高度經濟發展下,所需要要求的工人素質(整齊畫一),但卻缺乏了文化多樣性。而這種現象,我認為中國並不想朝這方向發展,而要求的是在各方面均勻提昇素質。

 

而科學發展,也可以解決目前城鄉企業產值與效能過差的問題,整體提高各部門(農、工、服務)的產值與貢獻率,並將外部成本降低,使經濟發展能夠自然而健康,而不是經濟發展掛帥,其他都要犧牲的模式。畢竟,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模式,足夠讓中國能夠看到一些問題。而企業的改革,就是要引進科學化的方式,我認為中國目前所做的,就是引進外資或外國的管理模式,迅速的改善各類企業的體質,這當然也是我認為中國目前值得義無反顧投資的主要原因,因為中國為了全面科學化,是不太可能在用漢夷這種傳統概念來做事。畢竟,上海都有期貨市場,馬上要推出上海期指了,這不就是在經濟發展上,用科學方法解決經濟泡沫化問題的重要方法嗎?而這個方法,也不過是廿年內由美國發展出來的,前人種樹,中國乘涼啊。

 

限制農地必須維持在十八億畝以上,這是溫家寶所提出的,目的不是為了讓工業用地的使用更加有效率,而是讓農民都能保有一塊能耕作的土地,至少維持自給自足的局面,這個問題,又牽扯到了人權組織認為中國很不開放的一個問題,就是戶口。世界各國,包含已開發跟新興國家,大都市多半都存在著貧民窟,主要原因就是都市發展過快,吸引了農村人口進入都市地區,但當移入人口遠超過都市工業化所需之後,這些農民就變成只能在都市邊緣討生活,而如果原來的農地又被改成工業或都市用地,則農民就只能待在都市的貧民窟,跟世界上各地的大都會(尤其是中南美洲)面臨相同的問題。而中國用了兩個方式巧妙的解決了這個問題,就是農地保留,以及農民戶口不得輕易遷徙至都市,這樣,讓真正有能力在都市待下來的農民,可取得都市戶口並居住在都市裡,而無法在都市生存下去的農民,尚有退路回到農村。

 








農業的問題,也是中國面臨很嚴重的問題,如果完全機械化耕作,勢必農業產值會提昇,而農業人口卻可大幅度減少,但如果太過激烈的執行,則會產生過大的農民問題,所以,在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,中國勢必不能使用過度現代化的方式實施,要能夠吻合都市發展的速度,逐漸將農業現代化所釋放出來的人力吸收掉。所以,科學發展以促進經濟發展,而經濟發展必須先發展都市,而都市在自然成長時,必須要依據發展的速度,逐步開放農民進入,並且逐步向周圍的農地實行工業化與都市化,一旦過快,將會導致整個經濟發展失控,這是中國所實行的策略,或許在西方人眼中很不民主,但我認為,這是計畫經濟結合了自由經濟下的產物,避免掉了很多開發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。

 

但是,未進入都市享受經濟成長果實的農民,自然會認為在社會上有了不公平的現象,其實早在鄧小平時代就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,鄧小平開放四個特區就是要先讓一小部分的中國富裕起來,而江澤民更挑明了說這是必然的現象,必須要忍受,但胡錦濤卻持較保守的態度。 其實,胡錦濤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一定會存在,因為不可能讓全中國同時工業化與現代化,這風險太大了,所以,為了讓社會和諧的目標可以達成,就必須使用社會主義的方式,使全國人民實際所得(不見得是金錢)差距不要差太遠,所以,這幾年,農民所需繳的稅已經趨近於零,而這次兩會主要討論的議題,也包含了增加農民、農村地區的社會福利,例如醫療保健等等。其目的不外乎讓農村的時值收益增加,以降低城鄉差距。

 

當然,提高農村地區的社會福利,還是難以迅速拉近城鄉差距,還有一方面要做,就是對都市地區發展過熱的地方實施宏觀調控,例如房地產與股市的控制。讓都市發展的項目朝向中國所要的方向,而不是指增加部分人的個人財產。而為了讓都市減少急速累積個人資產的手段,還包括了肅貪,以及打擊非法私有化公有財產,讓經濟發展的成果,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上,而是要能夠透過一定的社會機制,讓都市發展,並同時增加農村地區的社會福利。這幾年,中國兩會討論物權法已經超過了7年,也就是個人私有財產的界定,但一直沒通過,,原因就是這一直有一個矛盾,就是怕將一些過度集中的私有財明確定義出來,使得全中國的城鄉問題變成難以處理,所以去年物權法沒有通過,今年在實施房地產宏觀調控,股市又在兩會前莫名的大跌後,或許物權法有機會通過,但我相信,就算通過,也只是一部份的私有財能夠獲得法律地位,一定會有所限制,畢竟物權法如果太過保障個人私有財產,那經濟發展就難以朝著中國所規劃的方向前進,而會成為個人逐利的行為,當然,個人逐利所代表的資本主義,是我認為正確的道路,但在中國這個目前市場機制,不見得會有對全中國最有效且最「無痛」的過程,適度的社會主義控制,或許是在這過度時期蠻好的措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cchu 的頭像
    kcchu

    離家不出走

    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