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國家為啥會有錢?從稅收或者是外匯累積,就會讓政府開始有錢,如果政府每年歲收大於歲入,也就是政客沒有把收入全部花掉的話,那剩餘的錢都拿來幹啥了?以前的作法,這些錢會以美金的方式存放在中央銀行,然後中央銀行用這些美金去買美國的政府公債,換句話講,美國政府(嚴格說起來是聯邦製幣廠)印一張張的美鈔,然後換外國生產的商品,然後外國政府收到這些紙以後,再把這些紙換成美國政府公債,也就是說,美國政府用全世界各國對美國政府的信任,換了一堆美國沒生產競爭力的商品,講白了,一張幣值一百美金的鈔票,成本才美金四分,「信美國得永生」這句話在世紀各地可是值美金九十九元九毛六的啊!投資報酬率高達2500%啊!
現在世界各國聰明了,第一,國際貿易美金不再是唯一的世界貨幣了,當然啦,美金還是很強勢,例如全世界的石油交易還是以美金為主,歐元的石油市場去年才成立,但沒啥交易量,原來世界並不是美金獨大,還有英鎊(主要是農產品),法郎(非洲的國際交易),以及盧布(共產國家的國際交易),但共產主義破敗,英國的經濟孤立,使得美金獨大,好不容易法國法郎跟德國馬克合併成為歐元後,美金開始有了主要的競爭對手,但歐元要能夠取代美元成為主要國際貿易幣值,恐怕還要一段時間,但英鎊跟歐元,還是讓很多國家在選擇外匯貨幣時,多了一些選擇。很弔詭的是,歐洲對美金的利差交易,影響比較深的還不是歐元,而是俗稱的歐洲美元,也就是在歐洲各國之間的美元,而這些美元多到在歐洲各國之間,居然還可以支撐銀行隔夜拆款利率的存在,美元的影響力可真大啊,當然啦,歐洲美元的來源,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對歐洲的復甦計畫,使得歐洲有太多美元可產生流通性。其實台灣也曾經有這種美金,即使到現在,還有一部份的資產,每年被編在中央政府總預算內,叫做中美合作基金,就是當初的美援嘍。
當然啦,把部分的外匯改存其他貨幣,只是分攤了美金的匯兌風險,光買美國政府公債,基本上跟買靈骨塔差不了多少,投資報酬率低得驚人,三十年的美國政府公債現在利率只有4%,但美金的強勢使得很多國家喜歡這種投資工具,基本上跟通膨率相抵後,可以說是完全不會增值的東西。所以,很多國家就不能滿足這種投資報酬率,紛紛開始成立主權財富基金,然後積極投入全世界的資本市場,成為一股新興的國際熱錢,這些錢的來源,就是前面說的外匯存底以及必須以外國貨幣交易的本國商品。其實,有些主權財富基金的建立,不見得全部是為了投資獲利,而是要避免荷蘭病的產生,至於什麼是荷蘭病咧?有空再說吧,不是這篇的主題,哈哈哈哈!
全世界其實有很多的主權財富基金,然後這幾年成立的速度更是飛快,主要就是幾個基金的績效太好了,所以使得一堆國家看了眼紅,也開始成立這類的基金,這些基金中,最有名的不外乎是用油元(賣石油所得的美金)成立的基金,例如中東的阿布達比投資局,科威特投資局都是,現在沙烏地阿拉伯原來油元都進了王室的口袋,現在王室也發覺利用這些油元成立投資基金是能夠促進國家繁榮的,所以也要成立沙烏地阿拉伯投資局,預估基金規模會高達一兆美金,恐怖唷!除了中東國家外,挪威也利用油元成立了養老基金,美國阿拉斯加也利用油元成立了該州的主權財富基金,全世界的產油國家幾乎都利用油元成立了主權財富基金,除了荷蘭,而荷蘭也就是因為油元的關係,有了一些經濟問題,也就是後來俗稱的荷蘭病,呵呵,還是不想解釋什麼是荷蘭病。
除了油元成立的基金外,罪有名的利用外匯成立的基金,大概就是新加坡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及淡馬錫控股了,這兩個由新加坡政府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,在李顯龍口中,這可是新加坡的棺材本(他真的是這樣形容的),所以要以獲得最大利益做為基金操作的考量,讓新加坡能夠有足夠的財富留給下一代,而中國在這幾年外匯迅速累積,也成立了兩個主權財富基金,一個是中國投資公司,一個是國家外匯投資公司,操作方式跟神秘的程度,跟新加坡的兩個基金如初一轍。上述的主權財富基金,在世界各種金融市場購買股票、債券、不動產、商品等,下手動輒是以億元美金為單位,動作之大令人眼睛一亮。
其實台灣也有主權財富基金,但很可惜的,不像上述其他國家所成立的基金,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利潤,投資標的物也僅限於國內的金融市場,說白了,幾乎是只投資國內的股票市場,對啦,任務是為了護盤的國安基金。以這幾年的報酬來看,其他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獲益都很可怕,所以吸引了一堆國家成立,但國安基金因為任務不是獲利,而是護盤,所以獲利就不會是台灣政府各個主權財富基金的成立目的啦。各國的主權財富基金,讓原來各國的美元有了另一種流動性,也讓國際金融市場多了一股熱錢,到底是好是壞,很難說,畢竟現在的主權財富基金跟避險基金的操作手法還有一段距離,但一旦政府開始雇用索羅斯這類人來操盤時,到時候再開始思考好壞問題還不遲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