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康路不長,卻是上海歷史建築物密度最高的一條馬路,除了殖民地的外國大班外,還有早期的黨政要員、商業大賈等,整個武康路區域,也是上海最具歐陸風情的區域,目前已經被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。
- Oct 03 Mon 2011 23:30
武康路
- Sep 29 Thu 2011 01:12
高橋老鎮
北宋時期,高橋就已經有人居住了,南宋時期開始有了臨江鄉的地名,清朝雍正、乾隆年間,開始設置官府衙門,正式定名為高橋,別名清溪。高橋是上海北側的天然良港,自然就形成了對外貿易的門戶,以及用兵的重鎮,目前上海的境外保稅區,就設在高橋,而高橋目前也極力在建設他的老街,想在新城之外也將老街重整,形成一片的觀光區域,而地鐵的開通,更是帶給了這個千年古鎮極大的變化。
- Sep 24 Sat 2011 22:54
上海人家的黃魚春捲及草頭圈子
上海人家是一家還可以的本幫菜餐廳,該有的都有,但並沒有很突出的菜色。蟹粉手擀麵是不錯的,只是這種食物吃太慢便冷了就腥,很難慢慢的享用。其他著名的本幫、揚州菜色,一般般,沒什麼好特殊介紹,但他的黃魚春捲真的不錯,黃魚的土味都有處理掉,配上酥脆的春捲皮,真的是很特殊的吃春捲經驗。
- Sep 24 Sat 2011 22:30
共青國家森林公園
共青國家公園原來是苗圃,後來增建成為了一個森林公園,裡面種植了200多種植物,很適合全家大小來這裡玩上一整天,有兩個遊樂園,還可以騎馬、釣魚。雖然是人工公園,但因為有些地方樹木種植的方式有如原始林地,在裡面散步走走都非常適宜,可以好好享受一下芬多精的洗禮。
- Sep 07 Wed 2011 00:25
SVA越界
SVA越界雖然說是創意產業園區,但卻是上海最特殊的一塊基地,他除了一般的藝術創作區域外,還有很大一部份作為商業應用,包含了餐廳、電影院、甚至一個五星級的飯店。而這個產業園區原來是SVA金星電視機廠,隔壁緊鄰著上海電視大學,所以很多跟影像有關的創業產業都落腳在這裡。也是個逛街、吃飯、休閒購物的好地方。
- Sep 06 Tue 2011 22:50
五角場800號
很多台灣人到上海尋找商機,藝術市場也是如此,上海就有一處台灣人建立的藝術特區,由楊浦區政府改建一座舊工廠租給來自台灣的敦煌藝術,全盛時期有三四十間台灣的藝廊在此開業,還有餐廳、咖啡廳等周邊餐飲的服務,每週也有特定的藝術展覽。但後來經營不善,藝廊一間間的收了起來,現在偶而有一些展覽,辦公室多半被幼兒教育或補習班所承租,樓上改建為藝術家的小套房宿舍。
- Sep 05 Mon 2011 23:57
浦東圖書館
占地三公頃,藏書兩百萬冊,新館開張三個月不到,這個新館是因為在世紀公園旁的舊館不敷使用所以才擴建新館,舊館還用不到十年,但浦東的人口膨脹太快,而新館已經是比照國家級的圖書館再建了。
- Sep 05 Mon 2011 22:42
鶴然亭的跳舞的茄子與黃魚丸
鶴然亭是上海虹口沒開多久的一家餐廳,離外白渡橋不遠,應該是打算做未來國際郵輪客運碼頭的生意,所以現在去人還不是很多。東西相對來說便宜很多,但每道菜的精緻度卻絲毫沒打折扣。店家特別推薦「跳舞的茄子」這道菜,聽名字就很有創意,茄子切成厚片後中間劃開,內夾小獅子頭後油炸,起鍋後淋上桔子醬(應該還有加其他的東西,但我嘗了很久還是分辨不出來),趁熱在撒上柴魚,端上桌的時候,柴魚因為受熱動來動去的,所以這道菜就叫做「跳舞的茄子」。除了有創意外,味道還非常好吃,跟一般的茄子燒肉來比,味道是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