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mn, 這麼有營養,真適合全家老小一同食用啊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墓碑山面烏溪這一側,猶如刀削一般的石壁,讓這做山贏得了墓碑山的名字,而雙冬前方跨越烏溪的雙十吊橋,則是全台目前最長的吊橋,足足有360公尺,為了要保護老橋,所以規定最多只能7個人同時上橋,也就是說保證一個人可以佔有超過50公尺的長度喔!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早的中潭公路,後來拓寬成四線道並改道後,這一段舊省道就變成了投6線,也變成幾乎沒人走的一段路,新的省道、國六通通在河的對岸。但我覺得這舊路反而是風景比較好,除了雙龍隧道本身是雙孔隧道外,中間還有一線天的景致,變成一條隧道總共有四個山洞的奇景。而土城一號及二號隧道中間的一段路,可以遠眺國六、九九峰、烏溪河谷、台14的兩座橋,更是難得一見的景致。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紅茶口味偏向咖啡紅茶,茶香濃郁,而豆乳汁濃稠的不得了,黃豆香味四溢,在配上可以喝的到的花生粉粒,一杯喝下肚會有飽足感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家的涼麵大概是跟便利商店最接近的包裝,而店理賣的東西也很多元,不光涼麵,烏龍麵、咖哩飯什麼日式麵飯通通都有,涼麵也有很多種口味,而涼麵的共通點就是味道都很清淡,有時候會太過清淡,以致於不自己再加點醬油什麼的,會覺得「麵味」太重。麵條偏細,雖然不Q但還算有韌度,配菜雖然除了小黃瓜外,還多了紅蘿蔔絲、紫菜,但前兩者脆度不足,變的很普通,而醬料真的是太淡了,已經不是用清淡可以形容,外帶在家吃,加一點醬油真的會變好很多......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國前三年完工,全名是下承式曲弦桁架花樑鋼橋,簡稱花樑鋼橋,橫跨大甲溪上,全長不到400公里,是很短的一座鋼橋。1997年舊山線停駛,隨著雙線化及截彎取直,10月7日最後一般列車駛過鐵橋後,就再也沒有火車經過了。2004年重新整理成為后豐鐵馬道的一部份,也是單車專用道上少有的景致。

 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吃起來真的有傳統涼麵的味道,麻醬非常香,口感很滑順,並不會非常辛辣,略有蒜味,而麵條是傳統黃麵,非常普通的麵,並不會彈牙,黃瓜跟豆芽也沒非常清脆,說白了非常普通的料,但那個醬實在好吃,喜歡辣的可以加芥末,也是他的特色之一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阿勃勒其實是音翻又念錯的中文翻譯,拉勃勒的英才比較像,但將錯就錯吧,講阿勃勒大家也知道是什麼。香港因為他的果實,通常稱阿勃勒為豬腸豆,而比較文雅的名字,則是皂莢。

 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雖然跟張家已經沒了關係,但這家洪文記還是人潮洶湧,吃涼麵的人絡繹不絕,還好是開在車流不大的地方,也沒有什麼購物專家會來這裡外帶涼麵回家吃。他的涼麵跟醬料都秉持著張家的傳統,也就是麵不過水醬不參水,所以麵Q醬純,而涼皮則是非常的厚且紮實,點個綜合的來吃,又有麵又有皮,兩種口味都可以嚐到。雖然如此,但覺得醬料裡面的薑末放了多了些,原來張家的醬料蒜末就放的很重,這下子變成了標準的重口味涼麵,有點過頭了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裡應該是台灣風力發電機最密集的地方,而且能夠近距離觀察發電機,感受呼嘯的聲音。山頂整理成的公園,散落著不少當年的軍事碉堡,和平太久後,一個個被改建成為觀景台。

 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部大概這裡的荷花算是頗享盛名了吧,夏天雖然熱,但看荷花、喝蓮子湯是件很消暑的事.......記得小時候外婆都會到村口的這兒來摘荷葉,回家做荷葉包粉蒸肉..... :p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涼麵,偶而要試試其他民族的口味。韓國冷麵也是冰冰涼涼的麵,比涼麵還誇張的是,整碗麵裡面是有放冰塊的。麵本身是喬麥跟馬鈴薯做的,所以很黏又很有嚼感,配上簡單的蔬菜、紫菜、豆芽、蛋,以及最重要的.....泡菜,就是一碗透心涼但又辣到會冒火的韓國冷麵了。雖然這一家的韓國料理....嗯,開在學校隔壁主顧客是學生,既然價格便宜,就沒什麼好挑剔的了........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前從台中回台北,很常會繞道後龍去吃這黑輪,除了料實在以外,青菜、魚漿都很新鮮,所以帶著最初的甜味以及彈性,湯頭是柴魚熬煮成的,沾醬是老闆特製,所以他家的黑輪真的是有著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好滋味。而老闆還特意把名稱及熊貓招牌註了冊,也讓這間店變成後龍的一個景點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後龍的名店,杏仁冰,冰是用刀削的古早樣式,所以吃起來清脆有聲,他實際上是賣三種冰,但因為來這的人基本上都不會不加味道超濃的杏仁,所以就變成了除了杏仁外再挑兩種料,而冰的「湯頭」味道超好的原因是老闆最後會灑上檸檬水,所以整碗冰香香甜甜又帶著微酸,是消暑的上品。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到銅鑼路旁一間雜貨店買配啤酒的帶殼花生時,發現這個奇怪的食物,肚臍餅,問了才知道這是苗栗特產,還是個低糖無油的健康食品哩。其實跟綠豆碰是大同小異的東西,但麵皮沒有摻油,所以吃起來很像超薄的燒餅皮,內餡是綠豆仁,而因為麵皮是乾的,所以烤的時候內餡會從封口處鼓出來,所以因為他的形狀,就被稱為肚臍餅或奶頭餅,後者可能是這種名稱不文雅吧,所以就全面改叫肚臍餅了。但也很奇怪的是,當初烤的時候不會把封口朝下喔?然後.....銅鑼人的肚臍.....長的會像奶頭?O_o 怎麼會用這兩個......形容同一個糕餅?


kc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